党建动态

清华附中教育职员与国际部党支部召开“乡村振兴”专题分享交流组织生活

2021-03-04  清华附中  点击:

3月4日下午,按照附中党委的部署,教育职员与国际部党支部召开新学期第一次组织生活,进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专题学习,特别邀请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办公室副主任、学生乡村振兴协会会长韩昊庆做乡村振兴主题分享。支部全体党员以及部分积极分子参加本次学习交流。

党支部组织生活

韩昊庆老师报告的主题为《从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高校视角下的育人与服务,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介绍与工作要点》。他首先以深厚的学理介绍了百年乡建的历史以及中国城乡关系变化历程。在宏大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他以亲身实践详细展开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探索背景、工作模式、组织机制、建设概况介绍。

韩昊庆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支部党员刘淑贵老师会后写到:韩老师以一个真正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践行者的身份,为我们从历史的沿革到文化的传承再到道路自信下的实践探索与建设成长,进行了一场简洁而深入浅出的交流,不仅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更提升了自信心,也激发了我更多对乡村振兴教育的思考。“扶贫先扶智”“乡村振兴,如何更好的振兴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助力脱贫攻坚,探索乡村振兴”,韩老师,让我们更深切感受到一个清华人立足现实,关注民生厚重的大国情怀。

支部党员收看新闻联播关于清华大学乡村工作站实践报道

刘洋洋老师表示:听完整个报告,“乡村振兴”这个词语在我心中具体、形象起来了。我深深为清华学子的勇于担当和无限创意感动。就在我对“乡村振兴”还是一知半解的时候,一批批清华人已经在这条路上埋头走了很远。我感慨于国家战略的远见卓识,让青年学子成为主力军;我感慨于清华的先进教育理念“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同时,我也思考,作为教师,如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尽自己微薄之力?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乡村,帮助中国乡村的振兴?希望日后在实践中能够找到答案。

史小川老师留言:十九大以来,从“城乡统筹发展”转向“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而是与城市同样具备文化、生活、经济等未来潜力的价值。同时,乡村振兴离不开老百姓的深度参与,在“让村民们投票选择最喜欢街道设计方案”、“帮助村民改进农耕技术”等案例中,能看到在实践中清华学子与高校智力资源的独特作用。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清华人“行胜于言”,义不容辞。

支部书记金云总结发言

本次组织生活在附中党委统一部署下,主要内容是围绕假期自学内容,展开学习汇报。教育职员与国际部党支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展开重点学习,通过清华大学乡村工作站的实践案例,为党员们打开宽阔的视野,激励全体党员提高站位,勇于创新,以更加务实和坚毅的作风争取更好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是在清华大学党委领导及校团委和各部处的支持下,由建筑学院发起、联合各个院系共同开展的一项乡村振兴主题公益活动。项目依托“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驻点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服务,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点,提供生活、工作、培训的功能保障,满足师生扎根乡村开展长期驻点服务需求,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创新校地合作机制,本着实现多方共赢的建设目标,探索青年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审核:张洁、党胜军、金云、杨瑞

作者:孙冬临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